分享國衛院關於失智及老化的整理,句句重點。整理都有附上科學證據,快來協助周遭長輩們認識正確的失智相關觀念唷!!
「當無法判斷是正常老化,或不正常的表現加速惡化時,就必須就醫來確診了」
擷取自原文內容—-
◉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 (Lancet)》指出 「40%失智來自於12項危險因子」: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失智症是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可能有高達百分之四的長者患有失智症。失智症不只讓長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下降,也往往會衝擊家人的生活,如果可以預防失智症自然是最好。(資料來源:【註1】)
■什麼是失智症?
與正常老化有何不同? 相信超過40歲以上的朋友,偶爾出現健忘時總忍不住會這樣滴咕:「最近經常忘東忘西,是不是失智了?」究竟什麼是正常老化?什麼才是真正的失智呢?「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蔡佳芬主任」表示:「失智其實並非單一病名,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
■一般來說,失智症主要分成「退化性」、「非退化性」失智症:
大部分病人皆屬「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型、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而「非退化性」失智症,則是過去曾有腦傷或中風過的人。
■就症狀不同,則可簡單分成「認知功能」與「非認知功能」:
▸「認知部分」:是大家都知道的記憶力、方向感、注意力等執行功能
▸「非認知部分」:是指精神狀態的變化,絕大部分會有憂慮、焦慮或幻覺產生等精神方面問題 (資料來源:【註2】)
■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
失智症並非單純正常老化或記憶減退,而是一種大腦功能喪失的疾病,大多發生於65歲以上長者,造成記憶力及其它神經功能減退。 其症狀有記憶力減退和認知功能(語言、空間感、計算、判斷、抽象)思考等能力退化,因此可能會同時出現情緒、妄想、幻覺等干擾行為,嚴重時會影響其人際與工作,導致逐漸喪失自我照顧的功能,生活需要他人協助才得以進行。 在失智症早期,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接受治療。
■以記憶力喪失的層面來說,失智症和正常老化的差別在於:
▸正常老化的人通常可經過提醒而再度想起
▸失智症患者即使經過提醒也還是不記得
▸失智症患者會出現無法勝任過去很熟悉的事物或技能,但正常老化的人卻不至於會有此反應。
▸失智症患者也常有服藥嚴重不規律的情況,例如整整1個月忘記吃藥,但也有時也會出現1天吃完1週藥量的現象。
■老化 VS 失智 ☑正常老化
▸可能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會想起來。
▸若做記憶測試,可能會無法完全記住測試中的物品。 ☑失智症患者 ▸對於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
▸無法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甚至完全忘記自己做過測試。 (資料來源:【註3】)
詳細全文請見 : https://www.facebook.com/forum.nh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