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影響範圍越來越廣,近來整體社會氛圍緊張焦慮,持續都有因為工作或家庭受疫情影響,或原本焦慮度就比較高的個案變得更焦慮來診,訴說自己各方面的擔憂。
其實焦慮和恐懼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在不過度的情況下,對心理健康有保護作用,有這種感受,表示處在清醒、專注及警覺的狀態下。然而若這樣的情緒對日常生活功能造成負面的影響,就代表過度了。如何安定自己這種過度的焦慮及恐懼呢?基本原則就是明白自己焦慮的這種感覺後,找到焦慮的源頭,處理這個焦慮的感覺,或者處理焦慮的來源,而後接受它,與這種感覺和平共存,或發展出轉移焦慮感覺的能力、增加壓力處理的能力,或者,如果真的試過各種方式,也許離開這個焦慮源頭會是個最好的選擇。這些就是個人心理健康促進上不斷要學習的議題,也是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改天可以再跟大家好好談談。
關於本次的防疫心理學,轉貼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製作的相關心理衛教內容給大家參考,希望大家都能平安渡過這波疫情帶來的影響。該如何做呢?簡單總結:
1. 接受可靠來源的資訊,避免無謂擔心。
2. 增強本身體力,作息飲食健康正常。
3. 信賴台灣醫療,感謝辛苦的醫護人員。
4. 找尋健康的紓壓方式。適當的紓壓方式永遠是身心健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