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鄭晴 醫師
青少年是個建立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這條發展路上所有從孩童轉變為青少年都需要面對的正常挑戰,對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更是巨大挑戰。孩子會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家長又該如何因應呢?以下簡單介紹及幾點建議。
青少年的階段任務:自我認同
青少年發展必要歷經的轉變,包括價值觀的形成、快速成長以及性方面的成熟。雖然生理上的成熟,對專注力、衝動、過動、缺乏自我控制等現象有幫助,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青少年整體來說,這些發展仍然落後一般青少年,尤其在需要涉及更高階複雜的心智發展方面。此外,很多ADHD孩子常常在責罵與受挫中長大,心中累積很多委屈及孤獨感,使他們比一般的青少年可能更情緒化、自尊更脆弱、面對批評更敏感、挫折忍耐度更低、更無法承認自己犯錯,以至於他們可能需要更多自己無所不能的感覺來支撐這些青春期的轉變,然而他們的情況卻讓他們相較一般青少年,更難得到這種滿足感,認同缺乏,便無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衍生出更多情緒與行為問題,如此惡性循環。
ADHD青少年的困境
課業壓力
這應該是ADHD孩子從小到大的難題,然而國小時很多爸媽有能力在旁幫忙盯,但國高中課業難度及份量都加重許多,大多父母無法再密集地出手幫忙,孩子們幾乎是在瞬間,需獨立面對龐大課業。若是過去讀書習慣沒有養成,或長期有學習上的破洞,很容易遭受強烈的挫折感,加上缺乏耐心又急躁,常常會選擇直接通通放棄,造成原本的課業問題又更加嚴重。
中學課業上的困難及繁忙造成生活上一團混亂可能讓ADHD青少年亂了手腳,孩子害怕被責罵或處罰,為了保護自己,有些孩子可能就會用推卸責任、作弊、說謊等方法來避免處罰,通常最後還是會被老師或家長發現,進而更加責備孩子,孩子便更挫折,下次面對困難同樣不知所措,或者選擇放棄,或者說謊逃避責任等,如此惡性循環,可能造成進一步品行問題。
此外,ADHD孩子喜歡新奇的事物,很容易受外界引誘,在血氣方剛的青春期,可能因為好玩、好奇、有趣等原因,在刺激和引誘下,染上一些不良習慣。尤其如果孩子無法從學校或家庭得到正面的回饋,一部分孩子可能就會選擇「往外發展」,從學校外面的生活圈獲得成就感,做一些學校裡乖孩子不敢做的事;一部分孩子則可能選擇「往內發展」,退縮到網路世界尋求成就感;另一部分孩子可能大致上看來正常,但因容易暴衝、緊張、耐挫性低的特質,在繁重的生活步調及嚴謹的要求下,常常合併憂鬱、焦慮、負面思考等情緒障礙。家庭壓力
青少年時期,孩子的自我認同很大一部分來自同儕,若孩子在學校及同儕間得不到認同,可能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並且把這種負向的感覺丟回家裡,在家裡掀起一場風暴,如果此時又無法從家裡獲得支持,孩子便可能選擇自暴自棄,衍生更多問題。相同地,父母面對ADHD青少年教養可能也是充滿挫折,從小到大為他們付出加倍心力,可能卻換來比別人家更叛逆、問題更多的少年。以下幾點建議給父母參考。
家長如何做?
這些衝突常常讓父母認為孩子的「態度」有問題,但態度是對應的,父母親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態度,而父母的態度源於他們的想法,因此,希望孩子「態度」改變,父母的想法和做法可能必須先改變。
以下一些方法,可能可以幫助過動症青少年及整個家庭生活品質更好:
- 設定適當標準,循序漸進。弄清楚對孩子的要求是期待還是要求?究竟是自己的期待,還是合宜的標準?孩子的情況是十幾年養成的,勿想一朝一夕有全盤性的改變。
- 改變惡意歸因的心態。孩子並不總是故意的,沒有孩子故意生下來要當壞孩子的,試著以生理影響心理層面來看待他們,以君子之心度孩子之腹,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論。
- 與孩子共同訂定明確的規矩,並嚴格遵守之。青少年,尤其是ADHD青少年,較願意遵守大家共同協商的結論,民主式管教勝於嚴格獨裁。溫柔而堅定,嚴格執行共同訂定出來的規則,可視情況彈性修改。
- 父母站在同一陣線。針對重要議題,父母需有共識,勿讓孩子有漏洞可鑽或有機會與其中一方「結盟」求救。
- 正面有效地溝通,練習溝通技巧。正面的習慣包括口氣溫和、避免強烈情緒、避免情緒性、傷人的字眼、避免總是批評、就事論事、詢問對方意見、說出自己感受、認真、承認等,可參考溝通習慣表。
- 以解決問題的心態處理意見不合。遵照以下步驟:定義問題、提出可能解決方案、一起評估所有方案選出最好的一個、為此方案擬定行動計畫。
- 善用專業資源。教養看似易理解難落實,若能讓專業人員,包括醫師、心理師、社工師從旁適時協助教養,效果將事半功倍。
- 父母需要定情放假。適時紓壓喘息能讓相處品質更提升。
結語
青少年是個體漸行獨立的過程,很多衝突是無法避免的,就像一個國家追求獨立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血腥的革命,尤其在家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青少年的家庭,這場風暴可能會更劇烈,若能知己知彼,搭配專業協助,必能讓這場戰役打得更和平,甚至締造雙贏局面。
參考書籍:
家有過動兒。高淑芬著,心靈工坊出版。
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Russell A. Barkley著,何善欣譯,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