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記憶力?
記憶力是大腦儲存與提取資訊的能力,涉及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與工作。無論是記住人名、學習新技能,還是完成重要任務,記憶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功能。
記憶的形成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編碼(將資訊轉換為大腦可處理的形式)、儲存(保留資訊以便日後使用)和提取(從記憶中調取資訊)。大腦的健康與靈活性,直接影響這些過程的效率。
什麼是輕度知能減退?
輕度知能減退是指記憶、專注力等認知功能下降,但未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根據研究,65歲以上的人群中,約有10-15%可能出現此情況,這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表現。
常見症狀包括容易忘記剛做過的事或剛接觸的資訊,甚至需要借助外部工具(如筆記或提醒功能)來完成日常任務。因此,定期檢查並了解自身的認知狀況非常重要。
輕度知能減退的判定方式
輕度知能減退的判定通常需要專業醫師的評估,以下是常見的檢查方式:
- 患者與其家屬均認為患者記性不好
- 記憶檢查顯示其記憶力比同年齡及同教育程度者為差
- 其他一般知能正常(語言、執行能力、空間辨識能力等),日常生活及工作不受影響,所以尚未嚴重到失智症的程度
輕度知能減退者則每年約有10-15%的人會轉變為阿茲海默症。
在神經心理測驗中,以短期記憶知減退最能預測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所以加強記憶訓練,並鼓勵持之有恆地自我練習,以延緩或預防退化成為阿茲海默症的速度,是我們所努力的方向。
影響記憶力的三大因素
- 生理因素:睡眠不足、甲狀腺功能不足、血糖過低、外商、疾病或年老而造成腦部功能退化等。
- 心理因素:焦慮、緊張或憂鬱等情緒問題也會干擾記憶形成。
- 其他因素:如外在因素的干擾,像吵雜的環境或被其他事務所吸引無法專心。
- 研究顯示較常生病的人比身體較為健康的人,有明顯的記憶力困擾。
- 如何預防多動腦、多運動、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服藥、維持清淡飲食、保持心情愉快。
強化記憶力的六大方法
1. 加強注意力
記憶的形成需要專注。當注意力分散時,大腦無法有效處理資訊。試著一次專注於一件事,避免多工操作,能讓記憶更加清晰。
2. 擴展工作記憶
當需要處理大量資訊時,可將其分解成較小的單元。這樣不僅減少腦部負擔,也讓記憶更牢固。
3. 增加熟悉度
重複學習是鞏固記憶的好方法。通過多次接觸新的資訊或技能,大腦會逐漸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4. 看、照、連記憶術
- 精確觀察與想像:將資訊具象化,幫助理解與記住。
- 創造大腦記憶快照:在學習過程中,將關鍵資訊視覺化,創造獨特的聯想畫面。
- 用經驗將有關的圖像結合:對每一個字彙,創造一個色彩繽紛、且詳細生動的視覺影像。
5. 覆誦技巧
改善記憶力,其實是使回憶的能力擴展到最大
- 順利背誦所學習的內容兩遍後
- 休息15分鐘,完全不要想背誦內容
- 15分鐘後,若成功背出學習內容,先告一段落
- 24小時後,再更新加強學習內容,經過一周仍保持得相當完整
- 隔一周後再複習,可將大部分內容再保存一個月左右
- 一個月後,再背誦一次
6. 規劃生活
持續學習新知,例如學一門新語言或練習新技能,能夠刺激腦部並保持靈活。參與益智遊戲或社交活動,也能提升認知能力,預防記憶力退化。
結語
強化記憶力並非難事,只要從日常生活中開始改變。定期進行大腦訓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便能大幅提升認知能力,預防知能功能下降。想了解更多強化記憶的方法,歡迎參考以下延伸資源:
🔗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台北榮總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衛教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