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妳的悲傷去哪了?
-如何為創傷建立平衡的節奏與調節方式
文|李奎諺 臨床心理師
她是一個上市公司的主管,穩定的工作,生活作息規律,固定運動習慣與休閒活動,看似完美沒有差錯的生活。跟她聊了好幾次,才發現她曾發生過生命中難以承受之事,而她仍像看電影般在說著那段故事……
某天窗外下著雨,聽了她從未跟任何人提起的故事。在離開前,我說:「嘿…妳的悲傷去哪了?」。
時隔一個月,「當時為什麼會這麼問她?」她說。
「妳好像在說別人的故事,又好像在說妳看過的某部電影一樣。那樣的故事,我聽了覺得很悲傷,而那一切好像與妳無關。」我說。
那一個月,她因為那句話輾轉難眠,某種說不出的感受,在生活中不時湧現,她無法控制地去回想那個故事。她不知道該有什麼情緒述說、回憶這故事。她以為的習慣,似乎不僅是習慣。
自律,帶來了自我成就,保護自己在男性多數的職場上的地位。冷漠,是主管與下屬最常給她的評語,但她認為那是保護自己在工作上的方式。只是她不知道的是,其實生活早已被冷漠全面佔據了,為了維持自律,她工作之餘,很少與人來往。
她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與這世界好像隔了厚重的毛玻璃,可以看見這世界,但始終看不清。其實她對周遭一切事物沒有感覺,也對自己沒有感覺。她永遠只有在工作上會出現憤怒而已。也是因為這樣奇怪的感覺,讓許久未見的我們見面,也讓她有了悲傷的機會。
—她的身體活在現在,而她的心魂仍活在過去那一刻。
她好像凍結在生命難以承受的那一刻,如投石至一萬公尺的深淵,多年後才可能聽見那深淵不可承受的回應。在回應前,她已活得像《海邊的曼徹斯特》的 Lee Chandler 或《在車上》的家福,一種無盡的止盡裡。她讓自己活得不能犯錯,而不是活得如她所說的完美且自律的美好。
在她落淚的那天,我們說好一起努力嘗試在生活的節奏裡,透過感官,喚起她的心魂,讓她的節奏長出感受,讓身體與情緒能有感知,即使這將帶來偌大痛苦,也能讓她的麻木有了隙縫。
而我相信,她隨時會再掉進原來的深淵裡,但最終,她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調節方法,讓她能靠自己的力量看見灑下的陽光,回到那個不完美但又感到平衡的自己。
—讓遊走在背側迷走神經的麻木,來到腹側迷走神經的流動,只是在這段路程中,會遭遇充滿荊棘的交感神經。
我們要如何建立與維持節奏?如何調節身體與情緒?來讓自己回到腹側迷走神經的溫暖包覆,但又不失去動能或返回到僵硬的狀態。
節奏
身體本身就具節奏性,如心跳、呼吸、細胞更新時間等。但有時,因為壓力而使節奏紊亂,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但節奏紊亂也正提醒我們目前可能遭遇困難,需要改變。這世界已經讓人習慣或忽略長期處於壓力狀態,若未聆聽身體發出的訊息或只用藥物控制,就會讓我們長期處於疾病狀態,如焦慮、慢性疾病等,因此更重要的是改變原本生活型態與心態,讓自身內外保持平衡。
需要調整成什麼樣的節奏以達到平衡?
根據Dr. Ellen Frank發展的人際與社會節律治療(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hythm Therapy, IPSRT),認為節律治療有兩個主要因子,自然(晝夜)因子與社會因子(人際關係、社會需求、任務)。隨著時代變化,自然因子對人們生理時鐘的影響越來越小,取而代之,社會因子逐漸成為新的生理時鐘調節因子。因此,社會因子缺乏會導致生理節律的失調而引發身體敏感的個體出現情緒症狀。筆者在臨床上也是著重於這二個因子,會從一個相對較容易掌控管裡的因子著手,透過標準化工具,社會節奏指標,記錄一系列日常活動的時間,如睡眠、用餐、運動、社交情形等。
因自然界(如星體運轉週期)的節奏原本就深植於人類的生物系統裡,建議讓身體節奏調整成接近大自然的節奏。除了日常活動保持固定節奏外(如睡眠、吃飯或運動時間),還需要特定具調節性的節奏(如音樂、瑜珈、舞蹈、編織、烹飪、散步等),這些活動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社交活動,以滿足人際關係或社會需求。
調節
可以分為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與共同調節(co-regulation)。
自我調節
如自我擁抱,將雙臂交叉同時搖擺身體模仿胎兒在子宮裡的感覺或被父母懷抱著的感覺,並跟隨緩慢的呼吸節奏。可參考之前寫的數篇文章《看著身體,拾回涵納創傷的自癒力》、《創傷的自我擁抱Part 1》。
在這裡介紹其他透過特定工具協助自我調節的方式,建議部分工具仍需經培訓過的專業人員指導、訓練下使用。
◆ 重力毯
利用重量刺激「深層觸壓感」(Deep Pressure Stimulation),可有效舒緩壓力、焦慮及放鬆僵硬肌肉,減少抽筋情況。對於自閉症類群或高敏感等族群,「深層觸壓治療」(deep pressure therapy)是一種很常見的治療方法,可協助安撫情緒。
◆ Smovey擺動環
Smovey由一個帶有4個鋼球的螺旋槽管組成,一組2個。當我們進行擺動時,出現離心力,槽管內部的鋼球移動會隨著擺動,出現特定的振動頻率,產生的頻率已被證實,可有效調節神經系統的激活與解離狀態,其振動與人體的自然振動頻率同步,因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以體驗到令人愉悅且平靜的身體感覺。手握環上黑色緩衝部位,手掌反射點的振動也證實可對相應的器官、腺體及神經系統有積極的影響。
◆ Bellicons彈跳床
在身體經驗創傷療法裡,Bellicons並非用來彈跳床使用。Bellicons非常適合調節與擺動,以接地(grounding)方式,通過腿部將活力與能量帶進骨盆,並協助身體上下半身連結。Dr. Levine亦用它來幫助胎兒在子宮內的創傷。
◆ Tuning board調音板
可以幫助發展垂直定向能力,如我們從電影裡可以看見戰場上的士兵,兩人左右攙扶中間的士兵,中間的士兵身體呈現癱瘓無法自行行走的姿勢,因為戰爭帶來的創傷,該士兵已失去在世界直立的能力。調音板可以幫助內在感官知覺與接地能力,同時協助定向並感知外在環境。該能力,可幫助我們評估與應對環境中是否安全,並促進身體上下流動的能力,協助我們以直立狀態回到世界上。
我們可以準備一個自我安撫工具包,可以是特定工具,也可以是因應卡(之後會分享),選擇對您來說最方便且有效的方式。當我們處於情緒超過負荷時,當下無法去提取記憶用什麼方式可以讓自己安定下來。此時,工具包很容易幫助我們快速使用,建議可以事先思考不同情況或地點,以運用不同的工具。
提醒,工具包亦不是萬能,它可能無法消除當下的恐懼,但它能幫助您用溫和、自我同情的方式去面對恐懼,而非下意識地逃避或對抗。
共同調節
也稱為相互調節或社會情感調節,可以定義為一個人的自主神經系統與另一個人的自主神經系統敏感地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促進彼此情緒平衡與身體健康。簡而言之,我們人類彼此之間緊密相連,並以多種方式相互影響,通過對身體意識來實現共同調節。如治療室裡,是兩個人的交流而非個人治療。治療師與案主透過非語言信息,如眼神、語調、表情、溫度、相互影響彼此。透過共同調節,促進連結,幫助進入更深層的治療。治療中,若情感與身體感受被忽略或失調,可能帶來治療的阻抗。
共同調節也讓我們在其中學習社會參與,這是腹側迷走神經很重要的觸發元素。我們可以學習到無條件接納、同情地對待身體或情緒的痛苦經驗、覺察身體感受。希望透過治療情境學習、感受到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在治療情境外,當遭遇困難,也能幫助自己感到安全與連結感。我們要如何進行共同調節?以下摘自Dr. Arielle Schwartz 針對創傷壓力症候群與複雜性創傷所提出共同調節的方法,供讀者們參考。
共同調節的步驟:
①注意自身身體與感官感受
注意到身體怎麼了?連結情緒容易抑或困難?感到心跳很快,還是感到頭暈、疲倦?感到放鬆抑或焦慮?治療者的經驗如何連結案主的神經系統狀態?你如何知道你是安全的?您是否需要調整姿勢、移動身體、改變呼吸方式,以連結社會參與的神經系統?
②觀察對方神經系統的活動
觀察對方的自主神經相關線索。如看起來焦躁不安、煩躁還是有困難靜靜坐著? 或異常靜止、昏昏欲睡?姿勢是否僵硬?直立還是癱倒狀態?語速的快慢?眼神接觸?呼吸的快慢與起伏?
③提出自己的覺察並讓對方知道
自己主動提出或邀請案主分享所觀察到的情緒、感覺變化。探索案主的自我意識和你的觀察是否相同。將注意力放在觀察這些變化與當下討論的內容是否有關?
④反映且接受
回應、理解且接受案主的感覺與情緒,對其不加以批評。如任何情緒都是有意義的,情緒的背後可能還隱藏著其他情緒,跟著並鼓勵案主去探索。除了語言外,亦可透過語調、肢體動作等非語言訊息,回應案主經歷的事件。
⑤探索關係裡的相互調節
透過觀察案主對空間、與人連結的需求,辨識案主在治療中的交流(參與和逃離)的狀況。如,探索彼此坐著的距離是否適當,亦可探索面對面站著的感覺。留意眼神的接觸帶著什麼樣的需求,時而接觸,時而瞥向他處或遠方,詢問對方並表達「我都在這裡」、「這裡是安全的」……等等。在關係持續互動過程,如何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來保持與自身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