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自身內在力量-催眠治療介紹

聽到催眠二字時,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手持懷錶,左右擺動的畫面;以及受到催眠指令後,做出相應動作的畫面,在電影《逃出絕命鎮 Get Out》中,Catherine Keener透過輕敲茶杯,很快地將男主角送進催眠狀態。對於催眠也許你也會想到被控制、改變潛意識、說出秘密、去做一些原本做不到的事情等等。在實際的催眠中,也是如此嗎?

許多電影也都在探討 催眠、夢境、潛意識 這些現象

小編想先透過克里斯多福諾蘭所導的《全面啟動 Inception》這部電影為開頭,再跟大家聊聊催眠是什麼?

在電影中,我們看見Cobb是如何將向種子般的信念種植在Fischer,透過一層又一層的夢境,有策略性地讓這顆種子慢慢長大,對Fischer產生巨大影響。

Fischer父親一直對他很殘忍,死前最後一句話是「我很失望……」。這些都是客觀事實,電影直到最後都沒有改變這個事實,唯一改變的是,Fischer重新講了關於父親的故事,這故事是他講給自己聽的,讓童年感受到的父愛,從此刻再次延續下去。

後來Fischer決定將父親的企業解散,是因為看見鎖在保險櫃的遺囑是一隻紙風車。在這裡我們知道,植入種子(催眠)不是斬釘截鐵的一句話,而是循著Fischer的成長脈絡,在潛意識的旅程中隨時調整。

最後,他說:「父親希望我走出自己的道路,我決定解散企業。」夢境工作完成,Fischer也獲得療癒,也許他能創造下一個屬於Fischer自己的企業。

因此,對你的潛意識來說,真實發生的和你講述的故事之間沒有區別。若我們能以適當的方式(如催眠)傳遞信息,無論事實如何,潛意識會自己搭建舞台,我們就在舞台演戲著,就好像是真的一樣,演什麼故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相信,而這相信會驅使我們前進或解決困擾。

催眠是什麼?

催眠是一種自然發生的心理狀態,既放鬆又有高度注意力,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共同經歷的一部分,如早晨或睡前的祈禱、冥想或沉浸在小說、電影(視)、做白日夢,甚至開車去某個地方而不記得怎麼開去時,你就處於一種自然發生的輕度催眠狀態,此刻你的意識是高度專注到可以排除其他一切。因此,催眠並非在睡眠狀態,在治療室裡,您可以聽到治療師所說的一切,且非常專注於當下,其他事情都被排除在外。

有時,因為潛意識的關係,案主所述說的多是意識上認為的,並非是真正的困擾,催眠可以協助我們進入到潛意識,慢慢靠近內在的衝突與拉扯,讓我們真實地面對並解決,將感受、經驗延續到真實的生活裡。

🙋‍♀️提醒大家催眠不是靈丹妙藥,它在於調整你的狀態(身體、情緒),在這樣的狀態下,你可以更好地使用你原本擁有的心理資源,去完成或改變你想做的事情或想法。

時常會遇到有人問:「催眠可以讓我忘記在關係上的痛苦嗎?」

在催眠狀態下,確實可以引導遺忘某些數字或資訊,但回到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線索,我們仍會因為看到而回憶起來。催眠也有喚醒回憶的作用,透過喚醒再次經驗與技巧性的引導,讓痛苦所產生的情緒、想法,加上本身的內在資源,創造另一種視野,而非直接消除不愉快的回憶。

就如在《全面啟動》裡,進入層層夢境(潛意識)時,也會發現有些阻抗在裡頭,這些阻抗也是線索,說著未完成或解決的創傷經驗。如Cobb的妻子Mal,偶爾會在夢境裡出現,影響著Cobb的計畫,這樣的創傷,在現實中,無論是有意或無意地忽略,它都不會消失,唯有真實地去面對,才有可能換來跟孩子們的相逢。

催眠可以解決哪些症狀或現象?

在臨床工作上,催眠大多可用來減輕情緒、疼痛困擾,但非完全消除,可幫助的症狀及現象如下:壓力、戒菸、減重、疼痛管理、憂鬱、焦慮、睡眠改善、目標設定、人際關係、自我控制、創傷經驗等等。

我適合被催眠嗎?

被催眠是一個自願的歷程,如果你選擇拒絕進入催眠狀態或者不感興趣,那麼你就較難被催眠,有時對催眠也並非完全是你所能控制的,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樣容易被催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被催眠程度傾向,許多人天生就容易或很快進入催眠,有些人則需要更多時間。

在《催眠裁決》這部港片,裡面有一句話:「其實催眠就是關懷而已,當你如此用心關懷一個人,他就會被催眠了。」因此,最重要的是,當治療師有著深層同理心且你與治療師有著深層的互信關係時,催眠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最後提醒大家,催眠是一種工具、技巧,它不是一種操弄,而是喚醒自身內在的力量的方式之一,讓我們有勇氣去面對人生不斷迎來的苦難”

催眠有不同學派,
好晴天的心理師有接受過
傳統催眠與艾瑞克森學派的催眠訓練 ,能提供更全面的協助。
催眠治療

註:

《催眠裁決》裡有較多細節的催眠概念與手法,非常推薦大家去看。

《全面啟動》,Cobb最後是回到現實或是在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