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cal Information
醫療資訊
2025 / 03 / 31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兒童身心

家有ADHD兒怎麼辦?專家解答與建議

內容目錄

文/朱倍毅 臨床心理師協助審閱

在「家有ADHD兒怎麼辦?」講座中,朱倍毅臨床心理師針對家長們的疑問進行了詳細解答。以下整理出常見問題與專家的建議,協助家長更了解並支持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

ADHD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差異

孩子的行為可能因面對不同對象或環境而有所差異。這是因為孩子具有強大的適應力,能夠感受到與不同成人互動時需要遵守的規矩,並相應調整行為模式。這並非孩子故意,而是一種本能的反應。

因此,在行為治療中,照顧者的參與至關重要。成人的反應可能無意中增強或維持了孩子的問題行為。透過檢視並調整成人的管教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孩子行為的改善。

3C產品對ADHD孩子的影響

隨著3C產品的普及,許多家長擔心其對孩子的影響。對於幼童而言,過早且大量接觸3C產品可能影響大腦發展。對於ADHD孩子,由於前額葉皮質的發展相對較慢,3C產品的負面效應可能更加明顯。他們更容易被3C產品吸引,並對其中的快速回饋產生依賴。

因此,建議家長對ADHD孩子使用3C產品進行嚴格管控,並隨著孩子年齡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逐步開放使用權限。

如何察覺孩子的憂鬱與焦慮情緒

許多家長發現,孩子在面對憂鬱或焦慮情緒時,可能不願主動與父母溝通。事實上,憂鬱和焦慮的青少年通常會釋放出一些訊息。家長應多關注孩子的感受,當孩子談及相關情緒時,先予以同理、傾聽和陪伴,避免否定或責備。

當孩子感受到情緒被接納時,通常更願意進一步求助。家長可以耐心引導孩子描述更多感受,若孩子不願多說,可考慮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或透過孩子信任的人作為溝通橋樑。

改變環境與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

在協助ADHD孩子時,改變環境並不意味著將孩子置於溫室中,遠離現實挑戰。行為治療的目的是減少ADHD症狀對孩子的長期影響,協助他們達到家庭與學校的期望,並訓練自律與自我控制能力。

當孩子穩定後,這些介入措施應逐步退出,讓孩子回到自然的環境中。行為治療強調以下觀念:

  • 如實了解孩子目前的表現水準,作為訓練的起點。
  • 相信透過系統性的介入,能提升孩子的表現與能力發展。
  • 重視孩子的動機,運用各種獎勵方式,鼓勵孩子持續努力改變。

面對青少年ADHD孩子的憂鬱與拒學

如果發現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容易發呆等情況,且已發展出憂鬱症狀或拒學行為,建議儘早介入。家長可以透過孩子釋放的訊息,與他們溝通,協助找出影響情緒的因素。

若孩子願意接受幫助,應儘快帶他們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的評估。若孩子暫時拒絕外界協助,家長需耐心陪伴,釋出善意,逐步引導孩子敞開心房。

ADHD的治療方式: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

對於已確診ADHD的孩子,家長可能會考慮行為治療或藥物治療。治療方式的選擇需考量孩子的年齡、健康狀況、症狀嚴重程度,以及家庭的偏好。

  • 行為治療:透過建立明確的規範與系統化的獎勵制度,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與行為管理能力。這通常需要家長與老師的緊密配合,透過一致性的教養方式,幫助孩子逐步改善問題行為。
  • 藥物治療:對於症狀較嚴重的孩子,藥物治療可快速減輕ADHD的核心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衝動與過動行為。但藥物僅能暫時改善症狀,建議搭配行為治療以達到更持久的效果。

目前的研究指出,結合藥物與行為治療能帶來更顯著的改善效果,並可減少單純藥物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如何協助孩子接受心理諮商或行為治療?

許多家長面對孩子抗拒接受心理諮商或行為治療,可能感到困惑或無助。以下為協助孩子接受治療的建議:

  • 先傾聽孩子的顧慮,避免強迫或命令式的態度。
  • 讓孩子了解治療是為幫助他更好地適應生活,而非改變他的本質。
  • 若孩子擔心被貼標籤,可透過家庭治療的形式或向孩子說明有許多孩子也接受此類協助,來降低他的焦慮。
  • 可先與治療師溝通,再讓孩子參與,協助孩子慢慢熟悉環境。

ADHD治療常見問題

1. 藥物治療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嗎?

大多數用於治療ADHD的藥物經長期研究證實安全有效,但可能影響短期的食慾和睡眠,故須定期追蹤生長與體重變化,並由醫師調整藥物種類與劑量。

2. 孩子長大後,ADHD症狀會自然消失嗎?

研究顯示,約有50-60%的ADHD孩子長大後仍有部分症狀持續存在,但表現形式可能有所改變,如過動減少但注意力問題持續。持續接受適當治療與支持,有助於症狀逐步緩解。

3. 行為治療需要多久才會看到效果?

行為治療需要家長、老師及治療師密切合作,通常在數週至數月內會看到明顯效果,但須持續執行至少6個月以上,以鞏固效果並建立良好的習慣。

給ADHD孩子家長的建議

身為ADHD孩子的家長,面對孩子的挑戰可能感到壓力和挫折。以下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家長照顧自己與支持孩子:

  • 保持耐心與正面態度:理解孩子的行為不是故意挑戰家長的底線,持續保持耐心和鼓勵。
  • 學習有效的教養技巧:透過專業課程或講座,掌握適合ADHD孩子的管教方法,提升親子互動品質。
  • 建立支持網絡:與其他有相似經驗的家長交流,獲得情緒支持及實務經驗分享。
  • 照顧自己:家長自身的身心健康也至關重要,定期放鬆與適當運動,避免過度焦慮與疲憊。

結語

ADHD雖然帶來不少教養挑戰,但透過適當的認識與協助,許多孩子都能發展出自律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家長的態度與行動在孩子的治療與成長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若有相關疑慮,請務必尋求專業的協助,為孩子創造更健康、幸福的成長環境。

 

朱倍毅
|臨床心理師
潭子院所
認知行為|關係修復|親職合作
回上一頁
Read More

推薦更多

好晴天LOGO

診所由醫學中心級主治醫師及心理師組成的專業團隊為您服務

好晴天LOGO

診所由醫學中心級主治醫師及心理師組成的專業團隊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