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許多新興治療方法正在開發中,其中非侵入性光療技術成為憂鬱症治療領域的一大亮點。PBM(Photobiomodulation)是指發射近紅外線(NIR)或紅光到目標器官去調整該器官的功能及代謝,而其中的tPBM(transcranial Photobiomodulation),亦即經顱光生物調節,是利用特定波長的光線來調節大腦功能的一種方法,作用於大腦以改善重度憂鬱症及其他神經精神疾病,與經顱磁刺激治療(TMS)、經顱微電流刺激治療(CES)等,為已被歐美廣泛應用於腦部及身心疾患相關的治療。
tPBM在特定波長(波長約600~1100nm)和能量下,能穿透頭皮和顱骨,藉由以下原理達到大腦保健的效果:
類似將神經細胞充電的概念,而這些在特定組織的改變可以達到抗憂鬱的效果。tPBM為大腦非侵入性的治療,相當安全,除了需要攜帶保護眼睛的裝置外,在皮膚溫度的上升也不會讓人感到不適。目前已知的文獻並未指出tPBM有明顯的副作用,但少數個案可能會有失眠、睡眠影響等副作用。
tPBM於憂鬱、焦慮及失眠的治療頻率通常為一週兩次,一個療程約10~16次。反應率依每人體質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有些人於治療數次內便感到很不一樣,有些人卻沒有效果,平均來說,有效的個案達到「有感」的次數大約為治療約10次左右開始會較明顯。根據目前研究數據,此治療之反應率約為五成,表示約一半的個案經治療後感到症狀好了一半;緩解率約三成,表示約三成個案經治療後感到不再受疾病困擾。然而臨床上個別反應差距相當大,個案需仔細與醫師討論以制定個別化治療策略。
tPBM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前景。目前除了憂鬱及疼痛外,在焦慮、失眠、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自閉症等疾病上也陸續都有研究。即使安全性高,但也並非所有光療儀器都有tPBM輔助治療憂鬱症的效果,仍需進一步與醫師討論。
因治療模式不同,而所需治療時間約30-60分鐘,療程所需次數,每位個案不盡相同,需綜合評估臨床症狀、疾病背景、年紀等因素。
診所由醫學中心級主治醫師及心理師組成的專業團隊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