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一位年輕女性來談者的真實經歷,分享她從初次情緒低落開始,經歷躁鬱症的診斷、治療調整,到最後穩定情緒、重拾生活目標與關係,甚至進入婚姻與迎接新生命的歷程。
初診:情緒低落與初步藥物治療
個案首次求診時年約 25 歲,主訴情緒低落、失眠、無動力、易哭。回顧過往,她指出約在 19 歲時曾出現類似症狀。接受初步藥物治療後約一個月,出現花費增加、情緒波動等狀況,醫師研判有躁鬱症可能性,進而調整用藥。
診斷躁鬱體質並調整治療策略
隨後的診察與觀察中,躁期表現逐漸明顯,進一步確認為躁鬱症體質。經調整藥物後,雖然情緒趨穩,但面對生活壓力仍有起伏,並出現頻繁換工作的現象。後期轉至南部工作並嘗試就診,但因就醫體驗不佳而中斷治療。
長效針劑協助穩定情緒
返台中後,醫師建議改以長效針劑作為穩定情緒的治療方式。初期仍有輕微低落與自我傷害念頭,但隨著工作休息與生活步調調整,情緒逐步好轉。個案開始嘗試專注於瑜珈與生活自理,情緒管理能力也有所提升。
生活重建與穩定關係發展
在穩定治療與生活照顧下,個案與伴侶感情日益穩定,最終邁入婚姻,並於近期懷孕,正準備迎接新階段的人生。後半年僅依賴長效針劑維持治療,無需額外口服藥物,顯示穩定的治療成果。
結語:從波動中尋回平衡
這位女性的故事提醒我們,躁鬱症的治療並非一蹴可幾,然而透過正確的診斷、治療方式調整,以及生活支持系統的建立,確實可以穩定情緒、恢復自我,甚至迎來人生新的起點。
(以上故事已取得當事人同意,並為保護個人隱私進行適度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