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詠齊 諮商心理師
連老師都會得的開學症候群,開學前可以怎麼預備呢?
每年8月最後一週,對許多老師和學生的家庭而言都是艱難的時刻。兩個月的假期即將結束,又要回到學校,面對之前兩個月沒有上課的校園生活。同時在書包裡的暑假作業也不曉得進度如何,都還只是餐桌上的空口白話,攤開暑假作業白如雪花紛飛般的內頁,讓家長和老師頭痛不已。
有些學生在這兩個月沒有好好休息,特別是準備會考或學測的學生,每天要面對補習班的考卷或端著厚重的講義到圖書館自習。即使不是為了考試,上安親班、才藝班、單科補習也讓假期就像上學一樣忙碌,那種遺憾與難受是很難體會的。
有些學生則在假期裡放任自流,整天沉浸在3C產品和遊玩中,突然間要回到開學後的生活,讓他們難以忍受。還有一些學生度過了愉快的假期,出遊、參加夏令營、回老家,行程排得滿滿的,但也沒有時間靜下來,即使完成了作業,要回到上學生活,對休假兩個月的人來說著實不簡單。
開學症候群究竟是什麼?
其實這不是正式診斷,是針對開學而產生生理、情緒、行為上的困擾,是一種短期的適應狀況,這些情況可能因焦慮與憂鬱情緒而起。
生理上可能會有類似感冒或腸躁的現象,可能會有手抖、拉肚子、肚子痛、頭痛、心悸胸悶等症狀,情緒上主要是緊張不安的情緒,嚴重的話可能會有恐慌焦慮憂鬱的情況。
行為上輕微者會逃避學校相關的事情、注意力不集中、健忘、重則抗拒上學、失眠、食慾下降等。
對於小孩來說,可能會哭泣、易怒、分離焦慮,或者出現退化行為;較大的孩子可能會煩躁易怒、缺乏耐性,甚至產生對立行為。不是每個學生都可能會引發開學症候群,例如過往有拒學/懼學史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狀況,或者是特質上較為纖細敏感、焦慮緊張、悲觀、逃避、害怕挑戰等,也可能是校園環境競爭無成就感、與同學相處有狀況甚至可能遭遇霸凌等。當然也有一些特別狀況,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類群障礙症、焦慮症、憂鬱症、網路成癮等病理症狀,也是影響之一。
產生這樣的狀況確實讓人困擾,不過兩個月的假期要怎麼收呢?只能「收收看」。
開學前的準備應該怎麼做?
1. 將1~2週的時間空出來漸進式收假
收假是需要時間準備的,4-5天連續假期需要空一天收心,一段60天的長假,花7-10天的時間預備收假是合理的吧!在這個暑假,學生放飛自我的遊玩快樂、終日學習的痛苦都需要有時間靜下心準備面對未來的開學生活。
在這個收假過程,透過一種「倒數」歷程,讓學生更加清楚剩下幾天開學,要在這幾天將心情準備好面對接下來的新學期。
2. 開學前的採購
開學前,採購必要的文具與物件是重要的。例如筆芯、替換帶、需要汰換的文書用品等。讓學生自己參與買的過程,「意識」開學準備的歷程,面對自己即將開學的事實。
3. 整理開學資訊
暑假後面對的是新學年,在這個新學年中,有些人只是換一間教室、有些人還換了一批同學甚至換一所學校,這都是不一樣的體驗。換到哪間教室、班上同學有哪些、新學校的路線,都是在即將開學時需要回憶的事情。藉由整理開學資訊,可以對接下來的新學期更加有準備,越清楚的事情讓人越安定。
4. 檢查待辦事項
檢視暑假作業及安排中,是否有待處理的事情,趁著最後一週趕緊完成。假期都在補習的同學,也可以在這一週放空休息,並完成待辦事項,象徵著暑假任務完成,連結到開學即將有新的任務及事件到來。
5. 作息上的調整
暑假的作息必定是凌亂的,不需按表操課則會想起再起、想睡再睡,這樣的作息接回開學會非常痛苦。最後一週要漸漸控制睡覺跟起床時間,原本中午起床,可能要調整為9點起床,盡量三天後再回到6點或7點起床,讓身體漸漸回到晨起的作息。吃飯時間也需要調整,盡量7點早餐、12點午餐的安排,讓身體可以適應開學後的生活。
6. 讓腦袋靜下來
前面的事情都在暗示自己的身體跟大腦即將開學的事實,但還是需要在這一週花時間告訴自己即將開學的事實。如果可以回去翻翻課本或者復習一下課業是最好,辦不到的話可以做點靜心冥想類型的活動,練習「專注」這件事情本身,專注在呼吸或調息上,讓身體跟心靈可以放鬆但安定,並且將專注的感覺找回來,對上課的準備更有幫助。
開學的準備就是讓學生的身心靈都回憶起開學時期的狀態,如果已經讓學生練習開學但還是有很高度的開學症候群反應則需要校園輔導室或學諮中心介入,也可找尋心理諮商所、心理治療所或身心診所協助學生面臨新學期的開始。
資料來源:
亞東醫院林育如醫師|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4/4829716
國泰綜合醫院陳劭芊醫師|https://www.cgh.org.tw/rwd1320/store/F4/223-1-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