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深層經顱磁刺激Deep TMS治療? Deep TMS如何作用?
Deep TMS的頭盔式H型線圈治療為傳統rTMS的8字型線圈治療的新一代TMS治療,於大腦的作用範圍更深、更廣。
此新技術的優勢在於它的兩個特點:
首先,它能夠直接聚焦到大腦更深的大腦神經元,有效減少磁場強度隨大腦深度而降低,因此不需將電磁強度提高到可能導致其他腦區副作用的強度即可保持該活化腦區的有效性。
其次,因無須使用高強度電磁場,使dTMS能夠擴大其電磁場能夠聚焦的範圍,更精確、更全面地到達更多症狀相關的大腦區域和結構,此原理使得我們不需複雜的神經導航設備便能更精準地定位出大腦中憂鬱症相關區域,增加治療成功率及效率。
Deep TMS為一安全、非侵入性的治療,可有效改善憂鬱、焦慮、強迫行為、自律神經活性、睡眠、注意力等症狀。美國FDA已核准Deep TMS用於治療重度憂鬱症(H1線圈,2013年通過)、強迫症(H7線圈,2018年通過)及戒菸(H4線圈,2020年通過),歐洲CE則核准用於多項精神和神經系統疾病,包括憂鬱症、強迫症、戒菸、焦慮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阿茲海默症(失智症)、自閉症、疼痛、巴金森氏症等。台灣衛福部TFDA於2021年5月通過Deep TMS使用於重度憂鬱症的治療,為憂鬱症除了藥物及傳統rTMS/ TBS之外的生理介入新選擇!
深層經顱磁刺激Deep TMS為什麼可以治療憂鬱症?
憂鬱症患者在某些特定腦區(目前發現最主要為左右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常見有功能性低下的情形,其相對應的腦部迴路的功能也跟著出現變化。
對於功能低下的腦區直接施予刺激以改善憂鬱症症狀,這就是重覆經顱磁刺激TMS用於治療憂鬱症的主要治療原理。Deep TMS的H型線圈使電流直接及間接地刺激背外側前額葉(DLPFC)、背內側前額葉(DMPFC)腦區及眼窩額葉(OFC),活化這些憂鬱症相關腦區及迴路,可減緩憂鬱症相關症狀¹’²’³’⁴。
另一方面,因位於大腦皮質皺褶較深處的神經元與電流平行,而與電流平行的神經元對於電刺激會更敏感,因此刺激這些較深的神經元可能會有較佳的憂鬱症治療療效。
哪些人可考慮rTMS 或 dTMS?哪些人可特別考慮dTMS?
rTMS/ dTMS均為美國FDA、台灣衛福部TFDA、歐洲CE均核准之憂鬱症腦刺激治療法,無痛、無創傷、療程時間短,直接刺激功能低下的腦區、抑制活性過高的腦區,調節腦部整體功能來改善憂鬱症相關症狀。可單獨治療或合併藥物及心理治療。
憂鬱症為多因性且異質性相當高的疾病,成因複雜,但大致上可從本身生理體質、心理壓力調適、過去經驗、外在環境等多因素共同造成來解釋,而這些因素彼此之間會互相影響。
生理因素上目前已知較主要的原因為神經傳導物質及大腦相關腦區失衡所致,目前生理性的治療主要就是:
- 藥物治療──直接補充缺乏的神經傳導物質;
- 腦刺激治療(TMS)──直接調節生病的腦部區域。
有些人吃藥就很有效,有些人光打TMS就很有效,有些人則需要合併治療。
rTMS 或 dTMS
若您或憂鬱症親友有以下這些情況的話,建議可考慮-
藥物治療反應不夠好,一直無法更進步
-
藥物治療有難以忍受的副作用
-
不想吃這麼多藥,想減輕或甚至擺脫藥物
-
目前已服用多種藥物,擔心複雜的藥物間交互作用
-
哺乳個案不希望藥物影響乳汁成分
-
強迫症
-
躁鬱症之鬱期
-
焦慮症、自律神經失調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思覺失調症之聽幻覺及負性症狀
-
肌纖維疼痛、神經痛
-
耳鳴
Deep TMS
除一般rTMS之適應症外,有以下這些情況者可特別考慮-
過去對rTMS治療反應不佳者
-
共病較多症狀、較複雜的憂鬱症個案,如共病焦慮、強迫、成癮等症狀者
-
有較明顯認知功能受影響症狀者
-
思覺失調症之負性症狀
深層經顱磁刺激Deep TMS治療與傳統rTMS治療有什麼不同?
兩者治療原理差異:
- 作用深度:Deep TMS作用深度較rTMS深¹³
- DLPFC(背外側前額葉,憂鬱症最主要腦區)之作用面積及準確度:Deep TMS可涵蓋整個DLPFC,rTMS僅點狀作用於DLPFC
- 其他憂鬱症相關腦區之影響:除主要的DLPFC,Deep TMS還能透過影響背內側前額葉(DMPFC)腦區及眼窩額葉(OFC)來協助緩解憂鬱相關症狀,這些區域是傳統rTMS所無法到達的
- 舒適度:Deep TMS因電刺激範圍來自整頂頭盔,分散刺激感覺,且頭盔內含冷卻系統,因此相較於rTMS的焦點型刺激於較高強度時的刺痛感,大多數人會覺得dTMS較舒適。
兩者可能的療效差異:
- Deep TMS治療對於憂鬱症之個別或head to head相關研究,反應率及緩解率均高於傳統rTMS⁹’¹⁰。
- 對於較複雜共病症狀的難治型憂鬱症,如合併焦慮、強迫、成癮、認知影響等症狀的個案,Deep TMS效果可能較佳¹⁰’¹¹。
🙋♀️延伸閱讀:
rTMS簡介https://sogoodday.com.tw/rtms-tbs/
Deep TMS有無禁忌症?
以下這些狀況為絕對禁忌症,
無法進行TMS治療
體內或附近(頭部或治療線圈30公分內)有磁屬或主動/被動之含電擊植入式刺激設備者,包括人工耳蝸、植入式電極/刺激器、動脈瘤夾或線圈、支架、子彈碎片、珠夾、深腦刺激器、人工耳蝸及迷走神經刺激器等。
以下這些狀況為相對禁忌症
- 癲癇病史或家族史
- 中風、顱內動脈瘤、腦損傷等
以下為臨床需特別注意狀況
- 眼壓過高
- 迷走神經反應異常
*施打前務必與治療團隊詳細討論確認是否有以上禁忌症。
Deep TMS療程及療效
此治療本身每次需20~40分鐘(依施打方式不同而時間不同),治療搭配前後測驗及相關訓練則每次約需40~80分鐘,療程一開始時,一週約需施打3~5次,每個療程按個案狀況不同需施打10~30次,患者接受一個完整的急性治療療程後,按照治療次數及本身狀況不同,可維持數月至數年不等,中間可能需要視情況接受補打。一個完整的急性治療療程後,大部分個案會減少頻次至一至兩週一次,漸漸至數週或每月一次或更長的時間,通常間歇性的維持治療,療效可再延長。此部分較個別化,需與臨床醫師進一步討論。
根據國外大型研究統計,Deep TMS於憂鬱症之治療反應率約75%⁹’¹⁰,為目前醫療上治療反應率最高的憂鬱症腦刺激治療設備,而實際個案臨床個別化治療經驗的反應率則高於研究的定量治療。
延伸閱讀:
好晴天rTMS治療成效分析簡介 https://sogoodday.com.tw/rtms-tbs/ 第7點
Deep TMS有什麼副作用?
一般來說,TMS治療(包括rTMS, dTMS)幾乎沒有什麼明顯副作用。
治療初期可能會有輕微頭暈或頭皮疼痛的症狀,但大多數個案經過幾次治療後就不會再有此症狀。
Deep TMS治療之個案,約萬分之二可能會有癲癇發作情形,但一般來說,若個案無癲癇病史及家族史,無服用可能誘發癲癇的藥物,幾乎不會發生癲癇。TMS於國外自1990年代初以便開始於臨床使用,迄今為止未發現有明顯之長期副作用。
好晴天Deep TMS治療系統及特色
- 好晴天的腦刺激治療團隊已有數千人次的TMS治療經驗,醫師及個管師們均已處理過數百至數千人次的治療,為經驗豐富的成熟團隊。
- 好晴天為中區目前唯一提供此Deep TMS治療之醫療院所。
- 採用Brainsway深層經顱磁刺激治療系統的最高規格配備,為台灣唯一取得衛福部上市許可證的深層H型線圈治療系統(衛部醫器輸字第034433號),所有周邊配備均為原廠系統。「Deep」 TMS為治療系統註冊之專利名稱,使用頭盔式H型線圈,非一般rTMS系統改變探頭後所稱擁有之「deep」效應。
- 團隊所有醫師,均有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台灣臨床TMS腦刺激學會或其他多項國內外TMS訓練認證,部分醫師有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之腦神經刺激術專家證書。
- 團隊所有個管師,均有腦刺激治療相關訓練認證及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專業團隊協助醫師進行治療更順暢。
- 免費諮詢,單次收費,不綁療程。盡力在考量治療效果及個案經濟條件下,規劃最能符合個案需求的療程。
- 治療前後搭配HRV自律神經功能檢測及身心狀態評估,提供更客觀及精準化治療。
- 合併生理回饋訓練及芳香療法,平衡自律神經活性。
- 合併光照治療,研究證實TMS合併光照治療對於憂鬱症治療有加乘效果¹²。
- 本院心理團隊完整,可整合TMS與各項心理治療,提供加乘效果。
Deep TMS治療費用
治療費用為單次5500元,一個較完整的治療療程通常須包含10~30次治療。
備註:因Deep TMS之機器成本、運作及維修成本均為傳統rTMS的兩倍以上,此定價已為極優惠之價格。
Deep TMS治療流程
1. 免費諮詢
針對自身需求提問了解➔
TMS諮詢專屬LINE https://lin.ee/lwB2aoF
(ID:@gdtms)
2. 醫師門診評估
門診與醫師討論是否合適進入Deep TMS治療。個管師或櫃臺人員會協助您預約醫師門診➔
TMS諮詢專屬LINE https://lin.ee/lwB2aoF
(ID:@gdtms)
3. 首次治療
需要較長的時間,約需120~150分鐘。
個案進行完整評估後,藉由程式計算及定位出運動皮質區,來定位出正確的憂鬱症及其他症狀相關腦區,並定量運動皮質區的強度。定位出正確腦區及運動皮質強度後,調整劑量,便可進行第一次施打。
4. 後續療程
*參考資料
- Tekin Sm Cummings JL. Frontal-subcortical neuronal circuits and clinical neuropsychiatry: An update. J Psychosom Res. 53:647-654 (2000).
- Haber SN, et al. Reward-related cortical inputs define a large striatal region in primates that interface with associative cortical connections, providing a substrate for incentivebased learning. J Neurosci. 26:8368-8376 (2006)
- Ongur D, Price JL. The organization of netweks within the orbital and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of rats, monkeys and humans. Cered Cortex 10:206-219 (2000).
- Leh SE, et al. Fronto-striatal connection in the human brain: a probabilistic diffusion tractography study. Neurosci Lett 419:113-118 (2007).
- Fox PT, et al. Column based model of electric field excitation of cerebral cortex. Human Brain Mapping 22:1-14 (2004).
- Rosenberg. O, et al. Deep TMS in a resista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brief report Depress Anxiety. 27:465-9 (2010).
- Herwig U, et al.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rapy studies: examin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of “standard” coil positioning by neuronavigation. Biol Psychiatry 50:5861 (2001).
- Herbsman T, et al. More lateral and anterior prefrontal coil loc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tidepressant response. Biol Psychiatry 66:509-15 (2009).
- Harvey SA, et al. Brain Stimulation. Vol 13, Issue 6, P1858, Nov 1 2020. Based on preliminary abstract data; subject to further analysis.
- Filipčić I, et al. Efficac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using a figure-8-coil or an H1-Coil in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114:113-119 (2019).
- Levkovitz Y, et al. World Psychiatry 2015; 14:64-73
- Barbini B, et al. Int J Psychiatry Clin Pract 25(4):375-377 (2021).
有任何TMS相關問題,歡迎透過我們的TMS專屬LINE https://lin.ee/lwB2aoF (ID: @gdtms) 免費諮詢,我們也可直接幫您預約醫師門診諮詢評估相關細節。
門診諮詢評估請預約蕭宇廷院長(文心)、楊哲彰院長(大雅)、鄭晴院長(潭子、大雅、文心)、陳怡穎醫師(大雅、潭子)、譚詠康醫師(文心)、陳延任醫師(大雅)、陳右霖醫師(潭子)、陳柏偉醫師(潭子、大雅)。
(預約時請註明想做TMS,我們將為您特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