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ADHD兒怎麼辦?」講座圓滿結束,感謝講座當日熱情參與的大家,活動中大家踴躍的提問,深切地想要了解家中小寶貝的心意,我們都收到囉🙋♀️!
小編和朱倍毅心理師統整了大家的提問與回饋,在此一併大公開囉~
講座直播精華✨https://fb.watch/dvOudyeptk/
Q1. ADHD孩子在面對不同對象,症狀反應程度有所不同?
✅是的!孩子天生具有強大的適應力,很清楚的感受和誰在一起需要遵守規矩、和誰在一起可以撒嬌耍賴….這並非是孩子故意欺善怕惡,而是一種天生的本能,在與成人的互動中,能很快速地掌握到:面對不同的大人,有不同的作風或提出要求,孩子會本能的微調自己的行為模式。
這也是為什麼,當行為治療介入孩子問題時,需要照顧者一同加入,檢討在親子互動中,成人是否有些反應回饋,不小心增強或維持了問題行為。有的時候,比起期待孩子自己修正,還不如父母老師先改變管教作風,來帶動孩子行為上的改變,治療效果會更快更好!
Q2. 近年來,3C產品盛行,人手一機,就老師在實務上觀察,是否跟孩子ADHD症狀發展有相關?
✅對於幼童來說,太早大量接觸3C產品的確會影響大腦的發展,而ADHD族群,本身就為前額葉皮質的發展相較一般孩子較為落後。3C對於一般兒童的負面效應,在於ADHD族群上則會加倍放大,他們更容易受到3C吸引、更容易對影音刺激或是對於遊戲中的快速回饋系統產生心理依賴、甚至上癮。
因此ADHD孩子使用3C產品,要有確實的管控配套機制,隨著孩子的年紀越大、越成熟之後,可以依據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發展水準,漸進式地開放使用3C權限。
Q3. 我很好奇,父母很難注意到孩子的憂鬱跟焦慮情況,要怎麼及早介入?這種情況下的青少年才不會想跟父母說,至少我自己青少年時不會,說了又怕被罵,怕自己沒有抗壓性?
✅不僅是ADHD的青少年,一般青少年大多也不太會主動對父母談論自己的心情。其實憂鬱及焦慮的青少年多半都會釋放出訊息,通常也都是有一段時間了。父母平時可以多關注孩子的感受,孩子有談到相關感受時,先同理傾聽、陪伴、不否定、不責備,孩子若感受到這種心情被接納時,通常是會願意進一步求助的,可以耐心地引導孩子是否願意描述更多,若孩子不願意多說,可以直接求助專業醫師或心理師,或有時在取得孩子同意下,也可以透過孩子較信任的人當中間的橋樑協助與父母溝通。其實孩子若感覺憂鬱或焦慮的情緒被父母接納,通常求助專業的意願不低的。
Q4. 改變環境來協助ADHD以及如何避免因為這樣而導致玻璃心小孩或對環境的受挫力低,這兩者如何取得平衡呢?
✅首先說明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實施行為治療,並非把孩子圈養在溫室、讓他們脫離現實的長大。行為治療的介入,有幾個目的,首先是減少ADHD症狀所衍生的長期行為情緒、自我概念低落的問題;其次是協助ADHD孩子達到家里與學校的要求;最後是訓練ADHD孩子的自律與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穩定後,這些人為的介入措施最終要一個個退場,回到自然增強的環境中。如果大家有機會更深入瞭解行為治療,您會發現這是一套非常樂觀與積極的教育信念:
① 如實理解孩子現況表現水準,作為訓練的起點
② 相信透過系統性的介入能增進孩子的表現與能力發展
③ 很重視孩子的動機,窮盡各式獎勵辦法,鼓勵孩子願意持續努力改變
Q5 因為沒有提早發現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容易發呆,現在高一才因為有憂鬱症拒學,該怎麼辦?
✅有發現的話隨時都不遲的,現在也可以趕快介入。通常憂鬱的青少年還是會釋放一些訊息,透過這些訊息試著跟孩子了解看看,先協助孩子找出影響自己或生活的點,若孩子也覺得自己需要幫忙,趕緊帶孩子來給醫師或心理師評估;若孩子暫時拒絕外界幫忙,就必須花時間釋出善意,耐心陪伴,慢慢協助孩子願意敞開心房。
憂鬱症及拒學影響因素很多,常見學校部分的影響因素可能與學業、同儕關係、老師有關,家庭部分常見的相關因素可能有父母、親戚、手足、網路使用等。這部分需要知道更多細節資訊,也需要個別化的評估,才比較能提供完整的答覆,建議若孩子有意願的話,可以親自帶孩子來諮詢醫師或心理師。
Q6. 如果已經有ADHD確診,有沒有可能單靠行為治療或心理治療而不需要藥物治療而痊癒的嗎?行為治療是指團體課程嗎?
✅不管是行為治療,或是藥物治療,治療目的都是想辦法減輕ADHD症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的負面衝擊。至於要採取那種治療方式?要考慮的因素頗多,包括孩子的年紀、健康條件、主要照顧者們的條件資源是否能接受新知與執行行為治療,還有孩子行為問題的嚴重性…等等。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建議應該採取開放的態度,決策前應該要跟孩子的老師們、身心科醫師或心理師好好討論。
如前題所述,行為治療應該是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而不是僅限於某些課程期間!
Q7. 自我控制力不好的孩子也屬ADHD嗎?
✅ADHD有一個面向是衝動的特質,自我控制力不好有可能是這種衝動的特質,但自我控制力不好是一個較為廣泛的描述,仍然有很多其他可能性,比如情緒障礙、某些人格特質等等都有可能,可能需要知道細節才比較能有一個完整的回答,建議這部分可以親自來諮詢醫師或心理師一同討論喔!
Q8. 關於老師提到的獎勵制度該如何制訂呢?
✅獎勵或是正增強是一個很關鍵的行為改變技術,幫忙重新形塑孩子的行為模式,變得更加符合期待或是符合學校要求的樣子。然而,傳統的管教方式,我們習慣獎勵成功的結果,比如考一百分就買玩具。如果把傳統獎勵標準,放在ADHD孩子身上,就會覺得他們的表現不如其他孩子,找不到亮點可以獎勵。所以面對ADHD孩子和學生時,大人需要轉換思維,獎勵他們改變的過程,比如願意繼續努力(動機)、比以前的自己進步(階梯式目標)。實際的應用,每個孩子個別差異很大,建議可以找孩子的老師、醫師或心理師,依孩子的狀況,個別化制定行為治療介入計畫。
Q9. 想請問倦怠感提不起勁,跟ADHD有關嗎?
✅因為ADHD個案有時伴有警醒能力缺損的特質,有可能呈現您所提到的倦怠提不起勁的症狀,但倦怠提不起勁是一個較籠統的描述,還有很多其他可能性,比如睡眠疾患、憂鬱、壓力、缺乏動機等等都有可能,還是需要了解更多細節才能給您一個比較完整的答案,建議可以親自來諮詢醫師或心理師喔。
Q10. 老師我本身是成人ADHD 很難帶2個ADHD的孩子,包含整理房間、解決手足衝突等等。
✅可以理解您的辛苦,若家長本身也是ADHD,的確親子教養相處間會有更困難處。建議首先一定要把自己的狀況穩定,包括情緒及注意力,家長狀況穩定,才有可能穩定孩子們。家長本身ADHD及合併症的部分可以先來諮詢醫師,確定治療方向後,讓自己更穩定,孩子的部分接續處理,可尋求專業醫師及心理師的同時協助。
Q11. 如果已經是成人,才發現確診ADHD,請問治療方式跟兒童時期相同嗎?
✅成人因為生命歷程及環境背景都已與兒童大不相同,合併的問題也不太一樣,治療方向會略有不同,要視您的嚴重度、需求、合併症、社會職業功能等等而定。因為這個部分很個別化,建議與您的醫師討論細節。推薦您閱讀高淑芬教授所著的《找回專注力:成人ADHD全方位自助手冊》,應該可以有一些方向,也歡迎到診所與醫師討論個別化的治療方針。
Q12. 請問如果小朋友診斷是有ADHD,但才低年級,應該要讓小朋友也知道他是俗稱的過動症嗎?
✅讓孩子有病識感,可以增加孩子對治療處遇的配合度,但要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釋,並且要小心不要衍生標籤化或是病人化心態。
如果孩子才低年級,所謂「ADHD」、「過動症」對他們而言是很空泛的專有名詞,還不如以「沒辦法像別人一樣專心」、「不能像大家一樣一直坐在座位上」…等行為描述來取代病名。此外,無論任何年齡層,都應該避免讓孩子形成有「我不正常」、「我一定得靠藥物才能專心上課」、「某某生病了,所以我們要讓他」…等錯誤的心態。
希望這些資訊能給您們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