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憂鬱症
文/ 好晴天身心診所主治醫師群
憂鬱症可能比您想像的還普遍、還嚴重!

癌症、憂鬱症和愛滋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
此外,一大部分憂鬱症患者發病時正值工作生產力最旺盛的年紀,因此是造成人類失能原因的第一位 (WHO報告),造成人類社會整體疾病負擔的第二位 (哈佛研究)。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5年至2015年全球憂鬱症患者已超過3億人,佔世界總人口4.4%,而人數仍持續成長中。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30年憂鬱症會由2004年造成全球社會經濟負擔第三名的疾病,上升到第一名的疾病。意味著隨著人類社會改變,有更多人得到憂鬱症,它所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更重。美國研究發現憂鬱症在2010年造成美國經濟損失210.5億美金,高於癌症(131億美金)與糖尿病(173億美金),但投資在憂鬱症的研究與治療的經費,卻遠低於癌症與糖尿病。

台灣本土數據方面,根據2016年衛福部統計顯示,國內約

8.95%人口有憂鬱症狀
0 萬人
5.2%人口符合憂鬱症診斷
0 萬人

然而台灣憂鬱症治療目前有四大不足:就醫不足、診斷不足、治療不足、持續治療不足,造成整個社會巨大的生產損失和醫療成本。

什麼是憂鬱症?

「憂鬱」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當我們遇到壓力、不如意時,難免會心情低落,這種心情低落就是一種憂鬱的情緒,一般來說經過適度調適後,心情便能平復。但如果憂鬱的情緒太嚴重、持續太久,或有時真的也沒有什麼特別原因,情緒就是嚴重低落拉不起來,已經明顯影響整體日常生活及職業社會功能,就要小心可能已經是「憂鬱症」而不是單純的憂鬱情緒了。

目前憂鬱症的診斷,大多仍按照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5),於九項症狀中,至少五項症狀,並且至少包含以下症狀之一 (1) 憂鬱情緒或(2) 失去興趣或愉悅感,而這些症狀持續超過兩週,大部分的時間皆是如此,同時伴隨有社交職業或其他領域功能的顯著下降,就要小心是憂鬱症。

憂鬱症症狀包括
  • 憂鬱情緒
  • 喪失興趣:對於全部(或幾乎全部)的活動都喪失興趣或無法從中感到愉悅
  • 體重及食慾改變:明顯的體重減少或增加,或明顯的食慾下降或增加
  • 睡眠改變:失眠或嗜睡
  • 精神運動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緩慢或激躁
  • 疲倦失去活力:體力變差只想躺床
  • 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自責、負面想法
  • 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劃
一旦發現自己陷入過久、過嚴重的情緒低潮或興趣缺乏,伴隨著許多的身心症狀、負面思考,可能就要懷疑自己是否得了憂鬱症。在此提供常用的憂鬱症自我檢測量表,若懷疑自己或周邊家人朋友有類似問題,建議一定要盡早至身心/精神科就診。
憂鬱症自我檢測量表:
憂鬱症的病因

憂鬱症為多因性且異質性相當高的疾病,成因複雜多變,每個人生病原因都不同,可從生物、心理、社會等面向解釋,是本身生理體質、心理壓力調適、過去經驗、外在環境等多因素共同造成,這些因素彼此之間會互相影響 — 腦袋迴路打結時,心理的檻怎樣都跨不去;長期處於壓力下則整個身心生理狀態都受影響。

生理因素
主要機轉為體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調(主要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腦部神經滋養因子BDNF等)、大腦功能失調(腦部許多區域與憂鬱症相關,主要為前額葉)、內分泌(如產後荷爾蒙變化、甲狀腺疾患)、體內發炎反應(如原本的慢性疾病)等,跟糖尿病、高血壓或其他內科疾病一樣,是一種生理上的疾病,而這些生理性跟天生體質、基因、遺傳、成長背景、環境等交互影響都有關。
心理及社會因素
包括本身個性、成長環境、家庭背景、早期失落、創傷經驗、短中長期的壓力(家庭、經濟、人際、感情壓力等)、因應壓力的方式、社會風氣等。
一個憂鬱症的自然病程大約是9到12個月,有時候確實可能不經治療時間久了也會好,但也很有可能一直好不起來,且憂鬱症發病時期會造成整體社會功能明顯受損,帶來巨大損失。憂鬱症若經過妥善治療,不僅可縮短病程,減少這段憂鬱時期帶來的各方面的損失,更能預防再次復發。憂鬱症的病程通常為反覆發作,大約85%的憂鬱症患者一生都會經歷兩次以上的發作,僅15%的患者生病一次痊癒後不再發作,若反覆發作,每次的發作對於大考都是傷害,病程會更可能傾向慢性化,因此如何避免憂鬱症反覆發作是重要的課題。
憂鬱症的病程
憂鬱症的治療

如前所述,因憂鬱症成因複雜多元,因此治療方法通常也很多元,不是只有一種方法。

一般來說,憂鬱症的生理介入方法主要為藥物及大腦刺激術(主要包括經顱磁刺激治療TMS/TBS及電痙孿治療ECT),心理介入則是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社會環境的介入則是增強社會家庭及學校支持系統、社會精神醫療網路建立等。

治療需考慮成因、嚴重度、是否有其他身心共病症、患者及周邊支持者的想法、經濟等多方因素,是很複雜的全方位評估,建議一定要與自己的醫師仔細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模式。

藥物治療

抗憂鬱藥物的作用理論基礎主要是提升體內與憂鬱症相關的物質,主要有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大腦滋養因子等。
會產生憂鬱症的症狀的原因之一就是憂鬱症發病時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在體內比較少,所以我們要補充它們,以增加體內正能量、協助大腦神經重塑。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影響不同的症狀,例如血清素主要跟快樂感、安定感、食欲、睡眠等有關,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主要跟注意力、活力、動機等有關。
有經驗的身心科醫師會考慮到患者的症狀、藥物可能的作用、副作用、患者之前用藥的反應等,來選擇不同的抗憂鬱藥物。而抗憂鬱藥物的效果通常需一到兩週甚至一個月才會漸漸出現,若服用後沒有明顯不適,通常需耐心服用一段時間來評估效果。

神經生理回饋

腦刺激治療

憂鬱症其實也是大腦疾病,掌管情緒跟思考的腦區生病了,造成這些腦區活性功能異常、各腦區之間聯迴路以及相關神經核出問題。
大腦刺激術利用電流來刺激大腦,改善憂鬱症相關的腦區神經元活性以治療憂鬱症相關症狀。目前台灣用於治療憂鬱症的大腦刺激術主要有TMS/TBS (經顱磁刺激治療) 及 ECT (電痙攣治療)。
•TMS利用強力的磁場去引發腦細胞的電流傳遞,進而活化憂鬱症相關腦區的大腦細胞來改善憂鬱症狀。
•ECT則是利用強力電流誘發癲癇,將腦細胞的電位重整以改善相關症狀,現已較少使用。

心理治療

簡而言之就是由專業而中立的治療師透過談話使個案更了解自己的一個過程。心理治療學派眾多,治療師手法多元,有經驗的治療師透過談話協助您更了解自己。
首先針對整體狀況及目前短期問題評估討論,隨著時間推演,將過去與現在串聯,進行深度自我探索,發掘情緒問題根源,達到自我成長重建。
一般來說生理狀況調適穩定到一個程度,頭腦比較清楚,較有思考能力時,才更有能力處理周遭的壓力以及長期以來一直影響自己的過去種種。
目前對於憂鬱症比較有證據的心理治療方式包括認知行為治療、正念治療、人際關係治療、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家族治療等,治療師會與個案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個別化心理治療計劃。

理想上合併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效果優於單一種治療。心理治療一般較建議針對憂鬱症狀較輕微、有明顯社會心理壓力、合併人格疾患、之前用藥經驗不佳(副作用強或效果不理想)、懷孕等類型的個案。

針對較嚴重或較明顯生理性憂鬱的個案,通常仍會建議需合併藥物治療或腦刺激治療,有效的藥物治療或腦刺激治療可較快速地改善或緩解憂鬱症相關症狀,使個案較迅速能恢復穩定的狀態,進而進行心理治療。而單獨心理治療效果不佳者,也會建議合併藥物治療或腦刺激治療。

量身訂做的個別化治療計劃才能真正改善憂鬱症狀,建議務必與自己的醫師好好討論。好晴天提醒您,如果發現自己可能有憂鬱症,一定要即早就醫尋求專業意見,與身心科醫師諮詢討論個別化的治療方向。看醫生不等於一定只是吃藥,大家別誤會喔!

結語
憂鬱症絕對不僅是「想太多」、「心理作用」,而是生理體質、心理、壓力、整體社會環境下共同形成、互相影響的疾病,需要整個社會提升更多的認知、去標籤化、加強就醫,與瞭解自己情形的醫師仔細討論,才能共同對抗這個人類健康的殺手。
延伸閱讀

憂鬱症自我檢測量表

動畫告訴你什麼是憂鬱症

憂鬱症能停藥嗎?

天然Omega-3脂肪酸(EPA/DHA)在孕期及產後憂鬱症之應用

憂鬱症是大腦生病了,rTMS讓大腦重新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