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我們生命前進的,從來不是堅強,而是「脆弱」。
如果我承認這是我父母的錯,那意味著我無能為力。
如果我承認我的父母對我無能為力,那意味著我生命中不再擁有可信賴的導師。
如果我承認我長大了,不再需要父母的許可,那意味著我的童年消失了。
小心翼翼地在承認與否認之間徘徊,更多的是兩邊拉扯,使得自我迷失,不知道自己是誰又或為什麼在這裡。徘徊的恐懼、焦慮,讓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對一件事感到熱情或依戀於任何人事物,使得小時候的記憶有很多空白。空白,對童年的記憶就像是沒有時間戳的模糊片段,想弄清楚某個片刻是在何時發生,是非常困難的。需透過他人的述說,才知道時間點,但仍會感到懷疑與困惑,陷入另外的情緒中。
如果我承認我的父母對我無能為力,那意味著我生命中不再擁有可信賴的導師。
如果我承認我長大了,不再需要父母的許可,那意味著我的童年消失了。
小心翼翼地在承認與否認之間徘徊,更多的是兩邊拉扯,使得自我迷失,不知道自己是誰又或為什麼在這裡。徘徊的恐懼、焦慮,讓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對一件事感到熱情或依戀於任何人事物,使得小時候的記憶有很多空白。空白,對童年的記憶就像是沒有時間戳的模糊片段,想弄清楚某個片刻是在何時發生,是非常困難的。需透過他人的述說,才知道時間點,但仍會感到懷疑與困惑,陷入另外的情緒中。
這樣的掙扎,其實就是不敢面對自我的脆弱。
引領我們生命前進的,從來不是堅強,而是「脆弱」。任何時候我們都是脆弱的,也可以說我們就是在脆弱中生活著,因為工作、家庭或其他扮演的角色總是會遭遇困難,如談及離婚、教養問題、即將被辭職……等等。但是面對、承認脆弱,可能會花上幾十年,甚至一輩子。因為對我們而言,始終擔心著脆弱浮現,因為它會威脅著我們的安全感與連結。唯有在一個足夠安全的地方或感到安全或者不再擔心說了,眼前這個人會不理我,才有可能展現脆弱。
如果小時候感到無助時,沒有經驗到安撫、關心,而是遭受了遺棄、虐待,那可能會產生過度補償,意指可能以另一種人格特質的形式出現,如受害者、優越者。
Brené Brown認為,我們使用了三種保護自己免受脆弱威脅的模式:
引領我們生命前進的,從來不是堅強,而是「脆弱」。任何時候我們都是脆弱的,也可以說我們就是在脆弱中生活著,因為工作、家庭或其他扮演的角色總是會遭遇困難,如談及離婚、教養問題、即將被辭職……等等。但是面對、承認脆弱,可能會花上幾十年,甚至一輩子。因為對我們而言,始終擔心著脆弱浮現,因為它會威脅著我們的安全感與連結。唯有在一個足夠安全的地方或感到安全或者不再擔心說了,眼前這個人會不理我,才有可能展現脆弱。
如果小時候感到無助時,沒有經驗到安撫、關心,而是遭受了遺棄、虐待,那可能會產生過度補償,意指可能以另一種人格特質的形式出現,如受害者、優越者。
Brené Brown認為,我們使用了三種保護自己免受脆弱威脅的模式:
- 完美主義 (習慣承攬許多事情,要求完美是對恐懼的迴避)
- 麻木 (例如透過成癮的方式來削弱真實的感覺)
- 失愉悅感 (對情緒疏離、避免情緒發生的所有可能情況、僅存一種情緒或在講述童年時,缺乏情感)
想想當一部分的性格停留在早期發展階段,如5歲,也就是存在著沒有長大的內在小孩。聽到了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可能使自己極度憤怒,就像5歲小孩生氣一樣。雖然憤怒會造成適應不良,但它具有保護功能,避免受脆弱和無助的侵擾。
相信自己,我夠好了
脆弱感代表著懦弱?當你述說著自己的不堪時,是懦弱的表現?你認為脆弱的展現等於讓自己暴露在不確定的風險中,裡頭充滿著強烈情緒嗎?
此時,也請你想想,當你面對脆弱,觸碰那從未經驗過或不敢經驗的「全新、冒險的情緒」,這不也是一種勇氣的表現嗎?這也讓我們開始與人真實地連結,經驗我「值得」與人連結、我「值得」被愛。脆弱是人類的一部分,雖然其展現可能受到傷害,但也代表人們能夠更真實地過生活,因為它使我們更深入地體驗情緒,更看見自我。
那要從創傷中恢復過來,就需要學習如何變得脆弱。如何學習看見脆弱、展現脆弱? Brené Brown指出,全心 (whole heart) 生活,例如去做完全沒碰過的事情;不只做百分之百把握的事,更要嘗試做不保證會有美好結果的事;爭吵後,願意先跟對方說我愛你……等等。這些嘗試、願意,讓你放下「應該」成為的自己,成就那真正的自己。
去做一個在競技場上無所畏懼的人,嘗試再嘗試,即使失敗,即使脆弱感會像找碴鬼般不斷地跟你說,你永遠都不夠好、你以為你是誰啊、你失去了你的孩子、你的妻子離開你……等等。靜靜地,運用自我擁抱、根植大地等技巧,讓自己能夠有足夠的力量迎來隱藏在脆弱裡的不安與羞愧感。
最後,治療師的工作是挑戰當事人潛在的適應不良信念,可以幫助經歷過複雜創傷的人開始有意識並評估其童年時期造成的傷害。治療的目標是將不同的人格特質或角色整合成一個整體而非去除,協助當事人重新適應。
註:脆弱,可以定義為對負面結果的敏感性,或者是不受某種危險的自我保護狀態,避免感到焦慮、恐懼或其他過於強烈的情緒浮現。
此時,也請你想想,當你面對脆弱,觸碰那從未經驗過或不敢經驗的「全新、冒險的情緒」,這不也是一種勇氣的表現嗎?這也讓我們開始與人真實地連結,經驗我「值得」與人連結、我「值得」被愛。脆弱是人類的一部分,雖然其展現可能受到傷害,但也代表人們能夠更真實地過生活,因為它使我們更深入地體驗情緒,更看見自我。
那要從創傷中恢復過來,就需要學習如何變得脆弱。如何學習看見脆弱、展現脆弱? Brené Brown指出,全心 (whole heart) 生活,例如去做完全沒碰過的事情;不只做百分之百把握的事,更要嘗試做不保證會有美好結果的事;爭吵後,願意先跟對方說我愛你……等等。這些嘗試、願意,讓你放下「應該」成為的自己,成就那真正的自己。
去做一個在競技場上無所畏懼的人,嘗試再嘗試,即使失敗,即使脆弱感會像找碴鬼般不斷地跟你說,你永遠都不夠好、你以為你是誰啊、你失去了你的孩子、你的妻子離開你……等等。靜靜地,運用自我擁抱、根植大地等技巧,讓自己能夠有足夠的力量迎來隱藏在脆弱裡的不安與羞愧感。
最後,治療師的工作是挑戰當事人潛在的適應不良信念,可以幫助經歷過複雜創傷的人開始有意識並評估其童年時期造成的傷害。治療的目標是將不同的人格特質或角色整合成一個整體而非去除,協助當事人重新適應。
註:脆弱,可以定義為對負面結果的敏感性,或者是不受某種危險的自我保護狀態,避免感到焦慮、恐懼或其他過於強烈的情緒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