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2025 / 04 / 28
媒體曝光

憂鬱症多元治療新契機:從日服30顆藥到減半,非藥物療法帶來希望|媒體報導

內容目錄
原文連結: 自由健康網《憂鬱症多元治療 女工程師日吞30顆藥順利減半》

台中市一名30歲女工程師,自20歲起罹患重度憂鬱症,長期服用多重抗憂鬱及助眠藥物,每天服藥量高達30顆。雖然情緒逐漸穩定,但長期用藥帶來昏沉、嗜睡等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稍微減藥即情緒不穩,使她長期受困於藥物依賴。

一、探索非藥物療法的新途徑

在尋求其他治療選項後,該名患者經醫師評估,接受了重覆經顱磁刺激(TMS)治療,主要針對大腦額葉情緒控制迴路進行調節。經過20次療程後,她的藥量成功減半,情緒更加穩定,思考變得清晰,並逐步恢復運動與社交活動。

二、專業觀點:憂鬱症需要多面向治療

好晴天身心科診所院長鄭晴醫師指出,針對重度憂鬱症患者,若長期依賴藥物導致副作用,應評估導入其他療法。憂鬱症成因複雜,涉及生理、心理及社會環境等多重因素,因此治療亦須多元介入。

(一)生理因素:補充神經傳導物質

藥物治療主要針對神經傳導物質缺乏,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改善情緒低落現象。

(二)大腦功能失調:經顱磁刺激助攻

大腦左前額葉掌管情感與認知處理,若功能異常,也會引發憂鬱症狀。TMS治療以電磁波刺激大腦神經元,調整神經迴路功能,減少情緒障礙。

(三)心理與社會因素:心理諮商的重要性

心理治療則從談話中探討壓力、家庭、學業或工作等問題,協助患者突破內心盲點,提升壓力適應力。

三、個案經驗分享:從多重用藥到自主減藥

該名女工程師從大學時期就受憂鬱症困擾,經歷長期多重用藥控制情緒。儘管情緒穩定,但副作用造成昏沉,且一減藥即復發,使她倍感痛苦。

後續在醫師建議下接受TMS治療,一週五次,共一個月的療程後,不僅睡眠品質改善,情緒亦更穩定,精神變好,服藥量也成功減半,持續朝減藥目標邁進。搭配心理諮詢,她也逐步發掘從小至今未解的家庭與人際壓力問題,進一步促進康復。

四、多元治療策略帶來希望

鄭晴醫師表示,憂鬱症治療需根據患者個別狀況,量身訂做最適合的療程。結合藥物、TMS非藥物療法與心理治療,有助患者提升自我調節能力,逐步擺脫藥物依賴,重拾生活主控權。

如果您或親友有類似情況,建議及早尋求專業協助,探索多元且個別化的治療選擇,讓身心重回健康軌道。

 

鄭晴
|院長
潭子院所
中科院所
文心院所
北屯院所
專業理性|平易近人|多元治療
回上一頁
Read More

推薦更多

好晴天LOGO

診所由醫學中心級主治醫師及心理師組成的專業團隊為您服務

好晴天LOGO

診所由醫學中心級主治醫師及心理師組成的專業團隊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