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下雜誌以「青年憂鬱症 最心痛的國力損失」為題,指出憂鬱症患者人數逐年攀升,重度憂鬱症患者更是對個人與社會造成重大影響。本文專訪生物精神醫學權威——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李正達教授與好晴天身心診所院長鄭晴醫師,深入解析國際最新的憂鬱症治療趨勢與 deep TMS 技術。
一、精神醫學新視野:憂鬱症是大腦疾病
(一)從心理困擾到大腦生理異常
李正達教授指出,精神疾病並非單純心理問題,自19世紀末以來生物精神醫學已證實精神疾病與大腦功能異常有關。隨著影像科技與大數據分析的發展,醫師得以更精準地掌握患者大腦異常狀態,提升治療準確率。
(二)憂鬱症成因的多樣性
鄭晴院長補充,憂鬱症成因涉及基因、成長背景、壓力與創傷等多重因素。大多數患者呈現混合成因,因此治療需同時結合生理性與心理性介入,診斷與治療也因而更加複雜。
二、憂鬱症治療新趨勢:deep TMS技術
(一)從 TMS 到 deep TMS 的進化
李正達教授介紹,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為腦刺激治療的基礎技術,而deep TMS則使用專門設計的H1線圈,針對更廣泛且更深層的前額葉腦區施以刺激,效果顯著提升。
(二)台灣憂鬱症治療的領先地位
台灣結合全球前沿科技,發展出憂鬱症病情決策輔助系統,利用AI與腦影像預測治療成效與自殺風險,推動個人化、精準化的精神醫療。
三、臨床經驗分享:deep TMS的應用與成效
(一)適用對象與治療效果
李正達教授表示,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或傳統腦刺激無效的頑固性憂鬱症患者,是deep TMS主要的適用族群。臨床案例顯示,患者接受一週治療後情緒有明顯改善。
(二)好晴天身心診所的治療成果
鄭晴院長分享,依據診所數百人次的治療經驗,20 至 30 次 deep TMS 治療後,患者反應率達 70%,緩解率達 45%,成效優於傳統 TMS。
四、對憂鬱症患者的呼籲與提醒
(一)憂鬱症需正視與積極治療
李正達教授強調,憂鬱症是大腦疾病,不能輕忽。若有情緒困擾,應及時尋求專業協助,接受適當診斷與治療,才能重拾生活品質。
(二)打破迷思,積極支持治療
鄭晴院長指出,憂鬱症患者常因社會污名化而延誤就醫。尤其是青少年族群,家庭與學校應加強認知,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適當且持續的治療,能有效減少慢性化風險,迎向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