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鄭晴醫師日前受邀至台中市藥師公會,進行主題為「失眠治療的最新進展」的演講。根據臨床經驗與最新研究結果,鄭醫師針對現代人常見的睡眠困擾,提出系統性的解析與治療建議。以下為講座精華內容整理,協助更多人了解並改善失眠問題。
一、哪些症狀算是失眠?
根據 DSM-5 診斷標準,失眠指的是對睡眠品質或時間的不滿意,並影響白天的功能。其主要表現為:
- 難以入睡(上床超過 30 分鐘仍未入眠)
- 睡眠維持困難(淺眠或頻繁醒來)
- 清晨提早醒來且無法再度入睡
若一週內有 3 天以上出現上述狀況,即屬於「暫時性失眠」。若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並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則定義為「慢性失眠」。
二、失眠的形成機轉
失眠的形成通常與下列三大因子有關:
- 體質因素:天生淺眠、基因傾向
- 誘發因子:壓力、疾病、季節變化等
- 加劇因子:不良生活習慣、酒精依賴、作息混亂等
即使誘發因子消失,若生活中仍存在干擾睡眠的加劇因子,也可能導致失眠持續。
三、常見的失眠原因
失眠多為其他問題的症狀(>90%),僅少數為原發性睡眠疾患。常見誘發原因包括:
- 慢性疾病或疼痛
- 精神壓力或心理困擾
- 藥物或飲食影響
- 環境干擾(如噪音、光害)
- 心理疾病(如焦慮症、憂鬱症)
四、失眠的治療方式
治療失眠的關鍵,在於找出根本原因,並給予個別化處置。目前常見的治療策略如下:
- 藥物治療:針對短期症狀緩解
- 認知行為治療 CBT-i:提升睡眠衛教與行為修正
- CES 微電流刺激治療:經美國 FDA 核准可緩解焦慮與失眠
- 光生物療法:利用特定波長的光線來調節大腦功能
鄭醫師也提醒,若失眠長期未改善,應諮詢專業醫師,找出最適合的治療策略。
五、延伸閱讀與資源
如您或親友正受失眠困擾,歡迎諮詢好晴天身心診所,我們將提供專業、溫暖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