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症可能影響媽咪的日常生活,但產後憂鬱症持續多久?如何走出產後憂鬱症?應該看什麼科?為了幫您改善產後憂鬱症症狀,下方我們將說明其原因、常見表現與分類,並提供自我檢測表,讓您及早發現並尋求協助。
一、媽咪們為什麼會產後憂鬱?了解產後憂鬱症的原因
產後憂鬱症是許多媽咪們可能面臨的困擾,其成因複雜,通常是生理、心理與環境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生理因素
- 賀爾蒙變化:女性在懷孕期間,體內雌激素和黃體素會增加,而分娩後這些荷爾蒙及其代謝物會迅速下降,而甲狀腺素在分娩後亦可能減少,壓力賀爾蒙濃度上升與催產素濃度過低也可能導致憂鬱或情緒起伏大。
心理因素
- 身體不適:分娩後的身體疼痛、疲勞、泌乳問題等,進而加重心理負擔。
- 身材變化:產後體重增加、身材走樣、落髮等問題,影響媽咪的自我認同及自信心。
- 角色轉換:初為人母,不知如何當母親,對於自己要成為好母親的期許,照顧寶寶壓力大等。
- 職場壓力:產後是否要重回職場,以及職場的壓力,讓媽咪的情緒或自信心被影響。
- 育兒觀念衝突:與長輩的育兒觀念差異,導致衝突和壓力。
- 伴侶關係:伴侶的參與程度、育兒態度,也會牽動媽咪的心理狀態。
環境及其他外在因素
- 缺乏睡眠:寶寶的餵食和照顧需求,常讓媽咪們睡眠不足,而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導致情緒低落、焦慮。
產後的生活,對媽咪們來說是一場全新的挑戰,除了要適應生理上的變化,還需要面對照顧寶寶的各種需求。如果在這段期間,缺乏伴侶的體貼、長輩的支援,或是經濟壓力過大,容易使媽媽們感到孤立無援,進而增加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
二、產後憂鬱症症狀有哪些?產後憂鬱常見表現一覽
產後憂鬱症其實是一種伴隨產後發作特徵的憂鬱症,所以診斷準則同憂鬱症,但因成因與生產伴隨的各種因子有關,臨床表現上會有些不同。產後憂鬱症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下方我們列出產後憂鬱症的常見症狀,若您或您身邊的親友出現以下問題,請務必尋求專業協助。
- 情緒不穩:產後容易感到悲傷、沮喪、煩躁,可能會無緣無故哭泣。
- 持續的悲傷或空虛感:對生活失去興趣,覺得沒有希望和絕望。
- 思緒難以集中注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與記憶力減退思緒難以集中,感到難以做出正確決定。
- 易怒、焦慮:產後對小事容易感到煩躁,或是經常對親近的人發脾氣。
- 恐慌:對某些特定情境或事物產生過度的恐懼,像是害怕獨自帶寶寶出門。
- 飲食改變:產後出現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
- 睡眠問題:產後可能會出現失眠、早醒、睡不好或整天很想睡等。
- 疲倦乏力:不管有沒有充足休息,整天都覺得非常疲憊。
- 負面思考:經常陷入負面思考,莫名的罪惡感、害怕自己不是好媽媽等,,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不符合現實的想法,像是懷疑別人要傷害自己或寶寶等。
- 自我傷害或自殺念頭:憂鬱及負面意念嚴重時甚至會有想傷害自己或寶寶的念頭。
三、產後憂鬱分為幾種類型?產後憂鬱症持續多久?
產後憂鬱可分為 3 種類型,每一種都有相對應的治療方式,了解不同的產後憂鬱類型,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並為自己或身邊的親友尋求最適合的幫助。
📌產後情緒低落
產後情緒低落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約有 50% 至 80% 的媽咪會經歷,通常在產後 3 至 4 天出現,症狀可能包含焦慮、情緒低落、暴躁、疲倦、失眠、頭痛、以及做惡夢等,這些症狀通常只會持續幾天至幾週,屬於暫時性的。
大多數情況下,產後情緒低落會自行緩解,無需特別治療。然而,若症狀持續惡化,建議尋求醫師的協助。
📌產後憂鬱症
產後憂鬱症的發生率約為 10% 至 20%,通常在產後 4 至 6 週內開始出現初期症狀,但風險可延續到半年至一年才發作,常見症狀包含憂鬱、易怒、焦慮、易哭泣、記憶力及專注力下降、感到無價值感或失去生活目標、食慾不振、失眠、過度自責、自我傷害或傷害孩子的想法。
症狀會持續超過 2 週,甚至數個月,若患有產後憂鬱症,建議及早尋求身心科醫師的診療與協助。
📌產後精神病
產後精神病的發生率較低,每千名媽咪中約有 1 至 2 位可能發生,通常在產後 2 週內發作,症狀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個月。產後精神病的常見症狀包含情緒異常不穩定、個性改變、出現妄想或幻覺、以及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想法等。若出現以上任何症狀,請務必立即尋求身心科醫師的診斷與治療,以確保媽咪及寶寶的健康與安全。
產後情緒低落 | 產後憂鬱症 | 產後精神病 | |
發生率 | 約 50% 至 80% | 約 10% 至 20% | 約 0.1% 至 0.2% |
好發時間 | 產後 3 至 4 天 | 產後 4 週內至數個月至半年 | 產後 2 週內 |
持續時間 | 幾天至幾週(暫時性症狀) | 超過 2 週,甚至數個月 | 持續數週,甚至數個月 |
處理方式 | 一般不需特別治療 | 建議尋求醫師的診療與協助 | 務必立即尋求醫師的診療與協助 |
四、誰容易有產後憂鬱症?自我檢測表助您識別是否需專業協助
(一)產後憂鬱症高危險族群
認識產後憂鬱症的類型後,也要了解哪些族群屬於高危險群,有助於我們及早發現問題,並為自己或身邊的親友尋求最適合的幫助。
- 精神疾病病史:孕前或孕期間曾罹患憂鬱症或其他身心疾病者,產後復發的風險較高。
- 經前症候群嚴重:過去情緒容易受荷爾蒙影響,有明顯經前症候群者,產後更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情況。
- 孕期憂鬱或焦慮症狀:孕期已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者,產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高。
- 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疾病:根據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文章指出,有些女性在產後出現自體免疫疾病(如甲狀腺疾患、紅斑性狼瘡等),這些疾病可能導致情緒低落。
- 特殊懷孕情況:意外懷孕、年輕或高齡產婦,可能在心理上承受較大的壓力,導致產後憂鬱的風險增加。
- 生活壓力過大:工作、經濟、家庭、伴侶、育兒等壓力過大,都可能影響媽咪的情緒。
- 社會支持不足或缺乏資源:產後缺乏親友支持或相關資源,可能感到孤立無援,增加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
- 孕期身體不適:懷孕或生產時較多身體狀況者,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早產、產程不順等情況,於生理的影響下,並增加媽咪的身心負擔,進而影響情緒。
(二)產後憂鬱症自我檢測量表
看完產後憂鬱的高危險群後,下方我們提供自我檢測量表,供您做為參考。然而,這份量表僅為自我檢測工具,不能取代專業醫療人員的診斷,若您對自己的情緒感到擔憂,請務必尋求專業協助。
五、產後憂鬱症會好嗎?如何走出產後憂鬱症?
若您有產後憂鬱症怎麼辦?產後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透過適當的治療,大多數媽咪都能恢復健康,下方我們列出產後憂鬱症的治療與改善方式。
產後憂鬱治療/改善方式 1:心理諮商
一般會讓媽咪優先考慮專業心理介入,包括個人心理諮商及配偶諮商,針對當下的個人、家庭、環境等議題深入探討,藉由對談找到情緒與壓力的出口,並進而探索情緒問題的根源,從過去經驗延伸至未來展望。常見的心理治療方式包括:
- 個別心理諮商:心理師會提供一個安全、支持的環境,讓媽咪們可以自在且盡情地表達情緒,探索內在狀態,進而了解自己,了解面對問題時可以如何應對。
- 配偶諮商/伴侶諮商:想要改善產後憂鬱,伴侶關係很重要,但當關係面臨挑戰,或雙方無法滿足彼此的期待時,可能會感到徬徨與無助。此時,配偶諮商能提供一個支持性的空間,透過心理師的專業引導,協助伴侶們釐清問題癥結,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並在關係中共同成長。
- 支持團體:與其他有相同經驗的媽媽們分享感受,互相支持打氣,能有效減輕孤單感,並從其他人的經驗中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調適方式。
產後憂鬱治療/改善方式 2:藥物
若產後憂鬱症狀已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經醫師評估後,可能會搭配使用抗憂鬱、抗焦慮藥物來輔助治療。藥物治療的主要作用是調節身體及大腦中的神經傳導化學物質,藉此緩解憂鬱症狀。
產後憂鬱治療/改善方式 3:TMS
如果產後憂鬱症狀較為嚴重,或上述介入方式效果不佳、不足,又或有藥物使用禁忌症等考量,則可考慮經顱磁刺激治療(TMS),透過刺激或抑制特定腦區,活化大腦表面神經元,進而平衡大腦迴路。目前台灣已由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憂鬱症患者經醫師評估後,即可使用此治療方式。
產後憂鬱治療/改善方式 4:營養品輔助
根據中國醫藥大學研究發展處的文章,Omega-3 脂肪酸(深海魚油)有助於改善焦慮。那麼魚油建議怎麼選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建議,純 EPA(不含 DHA 的魚油)與 EPA/DHA 的混合物(含有 2 種脂肪酸的魚油)都具有抗憂鬱效果,若選擇 EPA/DHA 的混合物,建議 EPA 的含量至少是 DHA 的 2 倍。此外,起始劑量建議 EPA 至少攝取 1,000 毫克以上,才能發揮較佳的抗憂鬱作用。
產後憂鬱治療/改善方式 5:自我調適及外在環境支持
媽咪們也可以透過一些自我調適的方式來緩解症狀:
- 正念訓練:學習專注於當下,減少負面思考,提升自我覺察能力。
- 規律作息:盡量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即使寶寶作息不穩定,也要創造機會讓自己休息,維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 放鬆技巧:學習放鬆技巧,比如瑜伽、冥想、按摩等,有助於舒緩身心,減輕壓力。
- 適度運動:不用過於困難或高強度的運動,簡單的散步或伸展運動,都能促進腦內啡分泌,改善情緒,增強體力。
- 親友支持:除了媽咪自己的努力外,親友的支持也很重要,比如主動分擔照顧寶寶的責任、提供經濟支持、鼓勵媽咪發展自己的興趣,透過實際行動,讓媽咪們感受到愛與關懷。
產後憂鬱治療/改善方式 6:善用資源
面對產後憂鬱,善用社會資源也能提供及時的協助與支持:
- 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衛福部自 2024 年起推行的方案,提供 15 至 45 歲民眾每年 3 次免費心理諮商。
- 孕產婦關懷網站:提供孕產婦相關健康資訊、心理諮詢管道及支持團體等資源。
- 電話專線服務:
- 安心專線 1925
- 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 0800-870-870
六、產後憂鬱症看什麼科?好晴天身心診所陪您走出更多可能!
產後是女性生理與心理的重大轉變期,伴隨而來的壓力與挑戰,常讓媽咪們感到徬徨無助。如果您正為產後情緒困擾所苦,狀況已影響到整體生活,建議您務必尋求身心科專業協助。
專業團隊,為您打造個別化治療方案
我們的醫師與心理師皆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了解每位產後媽咪的狀況都相當個別化團隊會仔細聆聽您的需求,並透過專業評估,為您提供最合適的診斷與治療計畫。
我們提供多元的治療方式,包括心理諮商、藥物以及 TMS 等,團隊會與您充分溝通討論各種治療方式的優點與考量,選擇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
好晴天提醒您:
產後憂鬱是可治療的,專業的協助可以改變這些情緒困擾。如果發現自己可能有產後憂鬱症狀,請即早尋求專業團隊的建議。
有更多相關問題想詢問嗎?
歡迎點擊下方按鈕諮詢或預約,團隊人員將盡力為您解答及服務!